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晋安区

该分类下有329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晋安区" 分类下的词条

福州火车站候车大厅
编辑:3次 | 浏览:15133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5-26 14:00

摘要: 福州火车站候车大厅始建于1957年,次年竣工,由候车大楼、地道、站台、售票厅、服务大楼等部分组成,屋顶采用连续单筒五拱钢筋混凝土拱壳结构。2002年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鼓山登龙桥
编辑:1次 | 浏览:8319次 词条创建者:晋安梅客     创建时间:05-23 13:16

摘要:        登龙桥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四村的小河上,横跨龙浦河,南北走向,为石构拱梁结合桥。桥有两孔,桥台与桥墩由条石叠砌,拱桥部分主拱由条石叠筑,纵联砌置,圆弧形,拱跨6米。主拱南墩与驳岸之间又架一排石梁成一孔,桥面铺石板,整座登龙桥由纯石块搭建而成。原桥并无护栏,之后因村民集资修桥,才加上了两侧的水泥护栏,保障出行的安全。全桥长11.2米,宽2.7米,拱圈上镌有“登龙桥古迹”五个红底石刻字。桥北的登龙庙墙上嵌有一方2米多高的古石碑,上镌“登龙桥”三字。      清乾隆年间《福州府志》记载:“登龙桥在归善里。宋嘉祐年间建,后毁。明成化间重修,累石为之。”由此可知,登龙桥始建于宋嘉祐间( 1056-1063),是为木桥,明成化年间( 1465-1487)重建,改为石桥。民国时期,登龙桥又再次改建为石拱平梁结合桥。登龙桥桥面 晋安梅客摄于2022年1月登龙桥 晋安梅客摄于2022年5月[阅读全文:]

龙瑞寺千佛陶塔
编辑:7次 | 浏览:40962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8 23:58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前,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造,东塔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塔曰“贤劫千佛宝塔”。原属仓山梁厝龙瑞寺,1972年移至现址。2001年作为“鼓山摩崖石刻”的一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阅读全文:]

鳝溪摩崖题刻
编辑:1次 | 浏览:11696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6-04 03:25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鼓山西麓鳝溪。鳝溪溪边和溪涧岩石上有七段摩崖石刻,其中有宋刻1段,明刻1段,清刻1段,疑刻3段。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泉头井
编辑:9次 | 浏览:11867次 词条创建者:minred     创建时间:03-02 00:34

摘要: 泉头井,井水甘冽,取之不尽,先祖取村名“泉头”,意此为泉水的源头。[阅读全文:]

光华境
编辑:11次 | 浏览:14286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0 22:56

摘要:  位于新店乡汤斜村,始建于宋代。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1983、1988年两次修缮,占地561平方米。由大殿、厢楼、戏台、厢房组成,坐北向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双坡顶。目前为晋安区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

竹屿木牌坊(异地重建)
编辑:3次 | 浏览:1117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12 21:30

摘要: 原竹屿木牌坊于2014年7月被落架拆除。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22日,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负责的竹屿木牌坊在原址附近重建,尽量采用原构件,但除“父子贤良”“兄弟孝友”的牌匾及部分斗、部分横枋为原物外,包括夹杆石在内的构件皆为新物,原物比例不到20%,原因是较多变形的木材无法使用,大木构件基本不能用,如几排斗拱需要平直的拉结枋连接,但弯了的拉结枋会导致斗拱无法安装到位,只能弃用。[阅读全文:]

竹屿邓拓祖居(异地重建)
编辑:2次 | 浏览:1639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28 00:49

摘要: 竹屿邓拓祖居(原址)位于竹屿村坊兜。原为三进大宅,后仅存一进。2020年-2021年在原址东侧约45米重建,重新扩建为三进大宅。[阅读全文:]

鼓岭避暑地
编辑:48次 | 浏览:93707次 词条创建者:天下     创建时间:03-02 09:43

摘要: 鼓岭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的避暑胜地,位于鼓山北侧。距福州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19世纪以后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美部会医学传教士吴思明(S. F. Woodin)前往连江出诊,途经鼓岭,发现这里夏日凉爽宜人,遂在当年租用民宅避暑。至1933年,鼓岭编列门牌的外人避暑别墅有117处,此外尚有大量本地人建造的房屋。为服务避暑人群,鼓岭设有夏季邮局、警察局、医馆、万国公益社等,商业也很发达,是江西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之外又一处有影响的避暑地。抗战期间,鼓岭两次被日军占据,受到严重破坏,从此走向沉寂。1949年后,鼓岭逐渐成为福建省委及诸多机关部门的避暑地,逐渐又恢复到往日的繁盛。2018年,鼓岭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阅读全文:]

鼓山“忘归石”题刻(蔡襄)
编辑:9次 | 浏览:2648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6-20 15:19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的灵源洞蹴鳌桥东端岩壁,楷书,字径约70厘米。为鼓山早期重要摩崖石刻。宋庆历六年(1046年)由时任福州知州的蔡襄所题。2001年作为“鼓山摩崖石刻”的一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