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市盖山镇上岐村鳌头山北麓,墓为青石、花岗石结构,坐西朝东,墓如意形,有双重护臂,三层拜台,深12米,宽8.8米,墓碑铭文为“清侯官严几道先生寿域”,碑文两侧为卷书围屏,上雕菊蝶梅雀、松鹤竹鹿等图案。转柱为两根青石盘龙柱。第二层拜台有一横屏,上刻“惟适之安”,为严复手书。墓内安放清废帝太师太傅陈宝琛撰写的墓志铭。[阅读全文:]
摘要: (杨桥西路·宋代) 1990年3月在基建中遭破坏,由福建省博物馆抢救清理。墓坐东北向西南,封土为三合土质,封顶残高0.60米。封土下有三个墓室并列,砖石结构。部分砖上印有“淳家庭成员十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区马限山下,为祭祀光绪十年中法马江海战中牺牲的中国将士而设立的祠堂,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第二年12月落成。1920年在祠堂西侧增建马江海战烈士墓。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凤岭路,园内原有琉球国(琉球群岛曾经存在的政权)使者、商人、留学生和海员等墓葬共七座;1987年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操场边迁入两座,2006年从附近迁入一座,现存共有十座。墓朝向多为向南,均为三合土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单室,封土前竖有方首墓碑,碑面镌刻死者姓名、身份、籍贯、卒葬年月、坟墓大小,碑额刻有楷体:“琉球国”。1985年建造墓园,墓园面宽32米,纵深60米,四周砖砌围墙。琉球人墓群为中国与琉球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0年12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赵公俊墓在竹屿村池墩,建造于宋代。据载,赵公俊是赵匡胤四弟赵匡美六代孙,官至两淮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赠昌国公,相传为赵氏入闽始祖。墓基深埋地下,墓前尚存石人石兽,墓后还有两株古[阅读全文:]
摘要: 林述庆墓原在长乐县筹岐山,1986年5月因福州火力发电厂建设需要,墓按原状迁葬故里亭江镇闽安溪头顶。1992年11月5日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陈钦铭墓位置不详,现已不存。神道碑现存于福州市博物馆。陈钦铭墓志由林寿图撰文,龚易图篆额,陈宝琛书丹,吴玉田刻,现存位置不详。陈钦铭(1835~1891):字少希,号寿彝,福建侯官人,同治七年进士,光绪十四年八月任江苏按察使,光绪十五年四月,因病解职,卒于光绪十七年七月。(闽侯县志卷六九页33、清代人物大事纪年页1276、1639)[阅读全文:]
摘要: 奶娘墓是陈靖姑墓,位于罗源县飞竹镇西洋宫左上方70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