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前路129-131号,由清光绪末年福州橄榄大王、有“橄榄五”之称的郑则铭家族兴建,宅内并供奉有橄榄神庙。其中仓前路129号沿街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柴栏厝”建筑;仓前路131号为前店、后坊、再后院的三进式宅院,据郑氏家族后人回忆,第一进为店面;第二进为工人宿舍及工厂;第三进为郑氏家族自己居住的房屋;第三进后还有晾晒橄榄的大埕,一部分橄榄加工工作也在大埕完成。1958年部分被改建为新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社区的金鼓弄4号,建于清代,为二层木结构的传统式民居。主体坐南朝北,向金鼓弄开门。整体保留状况较好。为仓前区域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中式传统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的金鼓弄3号,为单层木结构传统民居,建于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向金鼓弄开门,前后两进,局部有拆改。是仓前区域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中式传统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5号,为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红砖建筑。根据院落内镌刻有“可园”字样的井栏所留“丙寅孟秋”时间判断,该建筑建于1926年前后。在该建筑东侧、现军区集资房内,原另有一座西式建筑,并遗有一镌刻“藤峰可园”的井栏,款“光绪甲辰年造”(1904年),应为藤峰可园早期的另一座建筑。据居民回忆,本建筑原主人为毅园酱(鱼奇)厂老板孙厚毅及史淑英。[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象山里4号,原名“象山里”,约建于1920-1930年。包括两幢近代西式建筑,分别为象山里4-1至4-8号(八间排)及象山里4-9号(独栋)。主建筑(象山里4-1号 - 象山里4-8号)为坐西朝东的联排式建筑,8开间,单户单梯,大部分为华侨所有。在入口南侧另有一带独立庭院的小洋房(象山里4-9号),由陈氏家族居住。原主人张开文,福清籍印尼华侨富商、在福州开办云章百货,居仓前山陶园大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26号,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面积较大的院落。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风格朴素;一、二层做拱窗、三层平过梁;檐口有简单的砖砌线脚外,装饰很少。现为福建师范大学职工宿舍。地下党员、曾任福建大学招生办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的尤金锄(1929-)曾在此居住。[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音佛弄36号,建于民国时期,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院落。原主人陈彝舟为闽海关职员;其子陈景淳,亦为海关职员,1949年前赴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立新路5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原为公裕洋行(Rusden Phipps & Co.)建筑,先后作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1891年前)、闽海关副税务司官邸使用;建造时间不晚于1868年。建筑带有庭院,有马房、厨房等附属用房,并有数株建楼时种下的植物。主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外廊式风格;走道位于房屋中间,走道左右各两间房间,面积很大,同侧的两间房中间隔断为一排折叠木门,打开则成一大厅,可举办宴会使用。建筑外观呈不完全券廊式,一楼柱廊发券,二层则为平过梁,檐口有简化的线脚和齿状线脚装饰。2015年以“闽海关税务司公馆旧址”名义公布为仓山区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