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厝得辉梁公家庙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梁厝文昌宫隔壁。四合院式祠庙。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88平方米。有回廊、插屏门、天井、大殿组成。大门上有“得辉梁公家庙”题字石匾。大殿柱子为石柱,刻有对联。大殿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水泥地面。神主龛上方窗花雕刻精美。[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56号。明洪武年间(1368-1396)天宁山北麓始设盐仓;明弘治间(1488-1505)重修,并建管理盐业的官署;明正德间(1506-1621),转运使钱承德建大厅、夹室、门廊、神祠、碑亭、警夜楼及公廨诸所。嘉靖年间日本人横行福建沿海,嘉靖三十六年(1563)八月,日本人首犯福州,仓山惨遭洗劫,大片盐仓被烧毁。嘉靖后期允许盐商自创盐仓。明万历年间(1573-1619),闽县、侯官两县盐商所创私仓多达143间,分布于江南桥至天安寺一带,自此烟台山北麓道路被称为“仓前”,烟台山被称为“仓前山”。清代盐仓被废,改为民居。 现存盐仓遗址,坐南向北,占地约100平方米。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4间,进深2柱,原木柱被截短使用。原木地板改为水泥地板,木柱只剩4根,风化糟朽严重。该遗址为仓山地名由来提供物证,是研究仓山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摘要: 陶铸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梅坞社区佛寺巷13-21号,原为天安寺的一部分,《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登记为“梅坞居委会”。建筑为民国时期木构悬山顶双层排厝,坐东南向西北,总占地面积422平方米。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三间(17米)。下层前部为走廊,宽3.29米。前有庭院,进深3.24米,宽约20米。1932年,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与曾志等人曾在此居住,此处即成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的所在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35号,建于清代,为福州传统建筑,带有高大的风火墙。建筑主人洪氏,与观井路洪宅的主人同属一个家族。建筑为四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由屏风门、天井、披榭、正座组成。天井左侧披榭已改建,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明间前部为轩顶,后部以屏门隔为前后厅。天井与大厅地面均为三合土铺成,建筑的门窗堵板上有人物、花草等精美的浮雕,整体建筑显得较为小巧、精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光禄坊南侧西段,是光禄坊以南、花仓前以北地块遗存的两座历史建筑之一,建于清晚期。原为刘氏乩堂(乩堂是旧时进行占卦、扶乩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建筑形态在三坊七巷改造中有一定改动。现为“容宝欧洲古董”店。[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南屿镇流洲,建于民国。50年代岐峰乡公署设于流洲鸿涛厝。长期荒置,现已大部分坍塌。[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中房镇林家村院前自然村,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曹湾人陈苏(陈太尉祖先)舍田300余亩创建,五代唐天成二年(927年)建成,明宣德三年(1428年)僧大鉴重建大殿,弘治壬戌年(1502年)重修,嘉靖乙未年(1535年)重建法堂和两廊。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重修)大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建山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七巷社区安民巷15、16号 安民巷北面东段。安民巷15、16号汀州会馆位于安民巷中段东侧,清代后期建筑。据房主讲此为“汀洲会馆”,塔巷的有误。安民巷15、16号旁边巷东侧为鼓楼文化局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槐荫里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西式建筑。据佐藤明雄先生回忆,该建筑曾为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所在,也曾先后作为盟军联络处、中共地下党发报台使用。现为仓山区广电局宿舍。建筑占地186平方米,高10.5米,长16米、宽13米,采用红砖砌筑,底层为地下室,设一东西向单跑楼梯进入二层。一厅三房式布局,前卧室做八角形突出;立面有多道叠涩线脚装饰,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