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红衣棒糖人 编辑的词条
进屏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福州民居术语。太师壁两边为通向后轩的门,如果往后轩的两侧门退后一个步架,上面做灰板壁,与太师壁形成一个“凹”字形的,这种结构就称为进屏厅。[阅读全文]

于山碑廊及九仙观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
标签: 26.082136 119.304104 寺廟 于山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于山顶,创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初名“天宁万寿观”,绍兴七年(1137年)改名“报恩广孝观”。宋徽宗赵佶下诏缕刻道家大藏经。称《政和道藏》而[阅读全文]

清河庐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
标签: 26.042408 119.313828 公园路历史建筑群 东山别墅建筑群 登记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复园路4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带有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于1920年代(早于1924年)。建筑占地300平方米,长12米,宽12米。建筑原主人为福州茶厂厂长陈廷炳、叶木兰夫妇,后转售予侨领俞昌檀之妻李明月,现为郑氏家族私宅。建筑由红砖砌筑毛石勒脚,为两层带一完全露明的“地下室”构成。正面两开间,靠西开间为卧室,端墙向前突出呈弧型,并用半圆壁柱划分为三个小开间,每开间设圆券窗;靠东开间首层为沙龙客厅,同样开三个圆券窗,但不设壁柱,墙面亦不前凸,入口位于一侧,门口有小平台,台阶贴墙面而下。外立面层间及壁柱顶部等均设有叠涩线脚,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四坡屋面,出檐短小。[阅读全文]

陈之麟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
标签: 26.046537 119.313194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登记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万春巷8号,为福州著名华侨领袖陈之麟(陈芷汀)先生的故居,建于1920年代初。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37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的洋房,顶部建有中式风格的阁楼一座;北部另有二层砖木结构的附属用房,并带有面积较大的庭院。院门用块石砌成,带有一定的哥特式特征。该建筑是目前仓山区私人所属洋楼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栋,原有家具器物多数尚能使用。原房主陈芷汀先生,漳州龙海人,是民国期间著名的实业家、华侨领袖,历任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商办福建铁路总公司经历、福建都督府财政部长、国会参议院议员、福建美丰银行副理等。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执行委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特邀代表等。[阅读全文]

复初庵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
标签: 26.056359 119.295516 寺廟 南禅山 太平汀州 登记

摘要: 位于福州台江区复池路8号,又名复池庵。建于清末,为福州九庵之一。多次重修,坐西向东,总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阅读全文]

南禅山鲁班庙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pinca     创建时间:
标签: 26.059475 119.295585 南禅山 太平汀州 登记

摘要: 南禅山鲁班庙位于山边街55号,晚清光绪建筑(西元1896),现存戏台、走楼、大殿及后面的龙雕石刻一块。戏台歇山顶,靠内侧有单步的轩。大殿硬山顶,三开间,用横撑减柱法,前轩廊后大殿,还有石柱。[阅读全文]

浦西12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浦西 26.063164 119.290718

摘要: 浦西路林宅位于白马河边浦西路12号,五开间,七柱,两侧有坡屋面厢房,屋面各朝向两侧。晚清建筑,用硬挑挑檐 ,有软卷棚轩廊,正厅有前后两层看架。主要特点是用材粗大,屏柱直径在40cm以上。 [阅读全文]

横撑减柱造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福州地区穿斗式减柱造做法的结构。也即粗大的横向内额,横断面为圆形。常见于宗祠、庙宇等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内部,也用在高等级民居厅堂内和檐下。一根粗长的横向杠梁,架在两侧立柱上,在杠梁上面再架设纵向插梁,插梁[阅读全文]

藻井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晚睡猫     创建时间:
标签: 建筑术语 陈文龙庙 当代演绎

摘要: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顶部装饰手法。一般由多层斗拱组成,由下而上不断收缩,形成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外层方形或多边型,顶心一般圆形,称为“明镜”, 四壁饰有藻饰花纹。[阅读全文]

巷下庙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26.045013 119.314199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摘要: 巷下庙又名“马王张元帅庙”,是位于仓山区冯巷铺(现巷下路)的一座庙宇,是一座具有典型福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公共建筑。 在今巷下路10号仍有半幢传统建筑,可能即为当年的巷下庙遗存。[阅读全文]

亭下路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亭下路位于烟台山西部,原名岭顶巷,因所处“亭下山”而得名。亭下路北起仓前路,西连忠烈路,呈L状,是仓山民居集中的一片区域。[阅读全文]

圣马可书院礼拜堂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
标签: 26.043450 119.314087 已经消失的建筑 公园路历史建筑群 教堂

摘要: 圣马可书院礼拜堂是曾经位于现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内的一座教堂建筑,原为三一学校礼拜堂,在2009-2011年间因建设新教学楼被拆除。[阅读全文]

爱国路2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
标签: 爱国路 领事馆 26.046017 119.304215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登记 怡和洋行

摘要: 位于仓山区爱国路2号,三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建筑,殖民地外廊式风格,建于清代(早于1868年);曾为天裕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并曾作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使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前,归福州市邮电局所有,为职工宿舍。2015年以“清邮政司宿舍”名义公布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2016-2017年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中被修复,作为博物馆及万科“仓前九里”营销中心使用。[阅读全文]

龙峰亭下山陈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26.046681 119.305853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登记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道路南侧的37、39、41、43、45、47、49号,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式公寓。其中37-43号共4开间(四“直”),立面装饰朴素,三层窗之间有简化壁柱、檐口有砖砌叠涩线脚装饰;45-49号共3开间,立面略有不同,壁柱与檐下交接采用倒圆角砌法,而非仓山地区常见的拱券结构。根据2005年福州市规划院普查资料,该宅为华侨马氏及陈氏家族所有,系当年共同出资建设。因属“资本家”范畴,两家人在1949年后迁往台湾,至烟台山拆迁前,为陈氏家族所有。从风格判断,建设年代应为民国晚期。[阅读全文]

福州市仓山水电设备安装公司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fun49     创建时间:
标签: 福州 仓山 26.046399 119.305308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75号,建于1973年,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坐南朝北,内部带有院落,总体风格朴素,是建国至改革开放前“适用、经济、兼顾美观”指导思想的产物。一层檐口设长匾额,上书:福州市仓山水电设备安装公司;二层顶部带有露台,有镂空水泥栏杆装饰;三层檐口有枭混线脚、顶部带有女儿墙,均采用简化的装饰手法。2017年修复。仓山水电设备安装公司前身为仓山区水电安装队,成立于1976年,主要承接全区各建筑工程公司所需的建筑工程中的水电安装部分,1980年改称公司。[阅读全文]

截水脊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也称挡水墙,在撇舍伸入正厅檐下的部分,常沿着屋面做一道砖芯灰塑的矮墙头,可以防止雨水沿着披榭的屋顶溅入正厅,这段矮墙称为截水脊。[阅读全文]

巷下路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巷下路因连接万春巷,故名,全长362米,东接中藤路,西连三一弄、积兴里和象山里,原为单块石板铺砌,抗日战争时,马王张元帅庙(俗称巷下庙)前的路面石板被撬去,雨天泥泞积水。1963年进行整修,铺上三合土,[阅读全文]

灯梁托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装饰性构件,位于灯梁两端下方,作出承托灯梁的样子,但一般采用铁钉固定在枋木上,与灯梁没有受力关系。[阅读全文]

灯梁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当代演绎

摘要: 福建传统建筑构件,又称灯杠、灯杆。通常设于正厅上,为一根带有向上拱起的弧度、略似月梁的木杆,清早期以前多矩形截面,清代多为六角形截面,下表面有三个挂钩,用于挂灯笼。[阅读全文]

撇舍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术语

摘要: 福州传统建筑术语,福州话音译,也常作“披榭”,即正落前后天井两侧的垂直朝向的厢房,与正落建筑一起合围成院落。在部分地区,也指悬山正落建筑两侧的单坡附属建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