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仓前”找到相关内容11篇,用时0.123997秒     

仓前山公园东路1号
编辑:1次 | 浏览:591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0-14 15:10

摘要:位于仓山区公园东路1号,原福州石棉制品厂内。大约建于1930年代。在建国初期曾被用作福建省政法干校。[阅读全文]

中亭村仓前道3号
编辑:0次 | 浏览:6162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8-20 11:30

摘要: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中亭村仓前道3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仓前山胡约翰宅
编辑:0次 | 浏览:783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02 02:57

摘要:曾位于仓前山,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仓前山罗勉侯故居
编辑:0次 | 浏览:820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02 02:42

摘要:曾位于仓山区陶园路(今立新路),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仓前天主教救世堂
编辑:0次 | 浏览:902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19 23:28

摘要:曾位于仓山区爱国路,系天主教邵武监牧区于1933年,以银洋二万五千元向业主殷雪帆购得,作为驻榕办事处。[阅读全文]

仓前望北台培元书院
编辑:10次 | 浏览:1413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9-25 22:47

摘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在福州仓山望北台建筑此楼,开设师范学校,学制二年,并派传教士孟存慈(George S.Miner)为校长。民国元年(1912年),该校与公理会合办,改称协和师范,为乡村教会学校培养教师。[阅读全文]

仓前山任尼住宅
编辑:2次 | 浏览:947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12 11:24

摘要:仓前山任尼住宅原位于乐群路南侧(今海军院内)、与石厝教堂隔路对望,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现已不存。原主人托马斯·任尼(Dr. Thomas Rennie,也译为托马斯·连尼),苏格兰阿伯丁郡(Aberdeenshire)金托尔(Kintore)人。1872年毕业于阿伯丁大学,曾在台湾担任领事馆馆医。1880年,任尼来到福州,担任英国马尾领事馆馆医、塔亭医院(今福州市第二医院)院长。[阅读全文]

仓前盐仓遗址
编辑:11次 | 浏览:1292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28 20:52

摘要:位于仓山区池后弄56号。明洪武年间(1368-1396)天宁山北麓始设盐仓;明弘治间(1488-1505)重修,并建管理盐业的官署;明正德间(1506-1621),转运使钱承德建大厅、夹室、门廊、神祠、碑亭、警夜楼及公廨诸所。嘉靖年间日本人横行福建沿海,嘉靖三十六年(1563)八月,日本人首犯福州,仓山惨遭洗劫,大片盐仓被烧毁。嘉靖后期允许盐商自创盐仓。明万历年间(1573-1619),闽县、侯官两县盐商所创私仓多达143间,分布于江南桥至天安寺一带,自此烟台山北麓道路被称为“仓前”,烟台山被称为“仓前山”。清代盐仓被废,改为民居。 现存盐仓遗址,坐南向北,占地约100平方米。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4间,进深2柱,原木柱被截短使用。原木地板改为水泥地板,木柱只剩4根,风化糟朽严重。该遗址为仓山地名由来提供物证,是研究仓山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仓前山壁球场
编辑:4次 | 浏览:11862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6-22 14:36

摘要:曾经位于仓山对湖路以南、马厂街位置,为早期洋人在仓山建立的壁球场(Racquet Court)和墙手球场(也称”墙手球“,Fives Court)。早毁,现为宝树园宿舍。[阅读全文]

光禄坊仓前后巷1号民居
编辑:0次 | 浏览:9479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02-04 20:27

摘要: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三坊社区光禄坊仓前后巷1号光禄坊西侧。光禄坊仓前后巷1号民居位于仓前后巷东侧中段,坐北朝南偏西,为清代后期建筑。临街大门入门头房,共一进,前天井中有水井1口,东侧为披榭,西侧为回廊,设[阅读全文]

仓前路129-131号
编辑:5次 | 浏览:49613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8 01:35

摘要:位于仓前路129-131号,由清光绪末年福州橄榄大王、有“橄榄五”之称的郑则铭家族兴建,宅内并供奉有橄榄神庙。其中仓前路129号沿街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柴栏厝”建筑;仓前路131号为前店、后坊、再后院的三进式宅院,据郑氏家族后人回忆,第一进为店面;第二进为工人宿舍及工厂;第三进为郑氏家族自己居住的房屋;第三进后还有晾晒橄榄的大埕,一部分橄榄加工工作也在大埕完成。1958年部分被改建为新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