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上下杭”找到相关内容87篇,用时0.306350秒
摘要:位于台江区隆平路西侧潭尾街,原址现已拆除建设苍霞新城。清末民初,曾长兴是土纸行中的特大户,居福州十大纸行之首,举足轻重。曾长兴土纸行资金雄厚、规模较大,营业额占福州纸业市场的70%,资财曾达90万银元,人称百万富豪。曾文乾广置福州市郊鼓山田产100多亩以及潭尾街、仓前山、下杭街、上杭街等20多处房产,苍霞洲还有一座大仓库。[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17号,后门在下杭路金源巷1号-2号。房主为福州市棉绸布商贸界“三杰”(黄恒盛布行、罗氏绸布庄、益兴布行)之一的邱华玉。原有六落建筑,贯通上下杭,沿上杭路第一、二进在90年代被拆除建设新村。[阅读全文]
摘要:星闽日报社旧址位于台江区牛弓街2号,坐北朝南。原为民国砖木结构建筑,四周青砖封火墙,前后两进。一进两层,面阔三间,前天井做二层走马廊。二进为三层,成曲尺状。建筑为典型民国风格,封火墙叠涩出檐、门窗栏杆做[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台江区苍霞后洋里47~59号,由萨镇冰和卢诗如在1926年建立,为解放前福州最大的慈善机构,萨镇冰任社长、卢诗如任副社长。建筑由沿街铺面和后部宅院组成,墙角留有一块界石,刻“修德林善社”五字。201[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台江区上杭路白鹭树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改为台江两等小学堂。[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8号,又称“建郡会馆”,由建瓯县商帮集资建于清嘉庆年间。会馆依山而建,占地约280平方米,由戏台、酒楼、神殿、花园等组成。“文革”中花园被拆改为民宅,文昌阁尚存。[阅读全文]
摘要:为于福州台江区硋埕里,张真君祖殿对面。为一座两层民国砖木建筑,沿河面做云形山墙。建筑墙角有“永春公所墙界”界石。永春公所(暂不留名摄于2013年1月)界石(暂不留名摄于2013年1月)[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下杭路181号,为福州罗氏家族拥有的“罗坤记进出口商行”旧址,原由罗梓侯主持。后期改经营棉布绸缎,更名为“荣华棉布商行”。1950年代被市五金批发公司租为仓库。2013年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中平路河墘街,是民国时期福州著名的“宜华照相馆”的经营场所,为二层砖木结构、装饰朴素的“洋门脸”式建筑。现为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中平路182号,沿街三间门牌为180~184号。内部为二层回廊,主座正厅单层的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苍霞路130号(江滨西大道130号),原为林纾在苍霞洲的旧居。1896年,林纾与陈宝琛、陈璧等人合作,在此创办新式学堂苍霞精舍,1898年,因增设科目,校舍不敷应用,便迁址乌山麓蒙泉山馆,改名绅立中[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现台江区江滨西大道285号(旧苍霞洲69号)、银局里内,为1926年洪发绥收购“银钱制造局”旧屋一座及屋后靠江边的逾3亩空地,所建的一座四层砖混厂房。[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中平路100号。建筑沿街立面为二层青砖楼,为解放前福州烟业龙头邱德康烟行旧址。建筑于2014年8月遭到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中平路102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原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方日报》社旧址。2014年8月在苍霞改造中被部分拆除,后被紧急叫停。[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德镜弄4号。建筑外观为三层青砖楼,内部为木构。建筑在2014年8月遭到拆除,仅剩外墙面。[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苍霞路144号(江滨西大道144号)。原为前后三进的大宅,第一进因修江滨大道被拆除;后存两进中式传统民居,建筑年代为清末至民国,为华来药店(今回春药店前身)老板私宅。[阅读全文]
摘要: 原有三进,第一进因修建江滨大道被拆除,后天井较大,可能原本是一个水池。 从江滨大道看152号(暂不留名设于2014年2月)[阅读全文]
摘要: 寿宁会馆位于上杭路115号,建郡会馆南侧。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正面红砖清水墙,中开大门,用石门框,左右为石拱顶边门,进门依次为戏台、走楼(中为天井)、正殿、厢房。正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