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基督教尚友堂(花巷堂)(含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总指挥部)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1-29 23:47 历史版本4 3889 4 0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基督教尚友堂(花巷堂)(含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总指挥部)

 花巷基督教堂迄今已有90年历史。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清朝时期曾是满清官僚琉球“王”“兆新”的王府,有两进花厅;辛亥革命时期,福建革命军司令部亦设立于此。1915年9月5日,堂会举行了第一次新教徒洗礼入教仪式,1938年改建为福州市仅有的花岗石墙体的礼拜堂。当时的尚友堂办有进德学校,从事教学,为鹤岭英华书院的预备班,后又改为进德女中,并办幼儿园,目的在于扩大基督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直到抗战中以后才停止办学。它是福州市最主要教堂之一,花巷基督教会的活动中心,亦是省、市基督教会的重要枢纽。文革期间教堂关闭,1979年改名花巷堂重新开放,是福州最早恢复开放的基督教堂。1994年原卫理公会背景的信徒有3000人。另外借用本堂的原真耶稣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地方教会的信徒分别都在1000人以上。现在聚会人数超过1万,居福州各教堂之首。花巷堂的每个主日聚会达4000人(分两个场次);每个周末晚上的大型敬拜赞美吸引着近2000人的 信徒和慕道友;宣教刊物《百合花》影响至国内外;教会组织的探访伤残、照料孤寡、扶贫救灾、维护社区等事工不断扩大。



立足花巷朝西北望教堂(来自:GnuDoyng)立足花巷朝西北望教堂(来自:GnuDoyng)



自东街口邮电大楼向南俯瞰(来自:GnuDoyng)自东街口邮电大楼向南俯瞰(来自:GnuDoyng)
















自教堂入口向东看 (来自:红衣棒糖人)自教堂入口向东看 (来自:红衣棒糖人)










西北侧两层洋楼(来自:红衣棒糖人)西北侧两层洋楼(来自:红衣棒糖人)










【所在位置】
福州市鼓楼区八一七北路花巷7号

【建筑名称】
原来名称:尚友堂(Institutional Church)
现在名称:花巷基督教堂

【建筑质式】
砖石结构

【建筑质量】
基本完好

【建筑年代】
1938年 

【性质功能】
原有建筑性质:宗教
现在建筑性质:宗教

【建筑形式】
西洋古典型

【建筑作者】
基督教卫理公会协和建筑部,建筑师为林缉西

【建筑规模】
建筑占地面积:551方米
建筑层数:2层
建筑高度:
建筑长度:31米
建筑宽度:20米

【建筑环境】
周边建筑环境:相对独立完好。西北侧有两层白色小楼一座,现为教会使用;北侧尚存中式平房一座。南临花巷。
周边绿化环境:少绿化。
周边人文环境:宗教建筑。

【所有单位】
原有(曾经)产权人:教会
现有产权人:教会

【使用情况】
一般维护 
原有使用内容:宗教
现有使用内容:宗教 
使用人:教会
管理人:教会

【价值评估】
历史价值:旧城内最重要的新教教堂,卫理公会传教中心,研究福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载体。

艺术价值:较好地体现了西洋古典型风貌特色,建筑结构完整。 山墙带有福州的马鞍墙(观音兜)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