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民国福建省政府旧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1-26 10:59 历史版本7 7647 3 0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民国福建省政府旧址

一、建筑名称:闽浙总督署

二、建筑创建:

  宋为提刑司署。据《三山志》载:“明道初,提刑刘立之建。乾道间,增置武提刑。淳熙中,叶南仲始分公宇为东西厅。”

  元时,为肃政廉访司署,东厅为办公处,西厅为南台“监察分治行司”。

  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改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

  洪武十七年(西元1384年),佥事谢肃在仪门东建福宁道署,将旧“分治行司”改建为察院署,供巡按御史居住。

  明正统五年(西元1440年),福宁道署迁往钱局,察院署迁往东街,本处为提刑按察使司独用。

  明天顺三年(西元1459年),按察使胡新于仪门以南建大门,以东面原大门前地和居民交换,开辟街道(可能即今省府路)。从此提刑按察使司大门由东向改为南向。

  明成化元年(西元1465年),按察使马文昇在署西收购民居,辟为街道(可能是今肃威路)。

  明弘治(西元1488-1505年)以后,按察使李贡、夏景和、陈珂、刘逊相继营葺,拓其隘陋,更为闳敞,而门始南向。

三、建筑衍变:

  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闽浙总督李率泰移驻於此。

  康熙二十年(西元1681年),总督姚启圣市民居,拓南数十步,建牙置辕门。

  民国初,为福建督军署。后为省政府。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门前扩建马路,即省府路,大门改建为西式。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省长萨镇冰扩建省府西墙外裴仙宫,同时修建宫前马路,以萨的称号“肃威上将军”命名为肃威路。

  1949年后,为“福建省人民政府”。1952年将正堂改造为礼堂,装修奢华。  

  1969年韩先楚将“省人民政府”迁往屏山下,此地交由省工交系统使用,故常常成为“工交大院”,礼堂作为电影院使用

  2010年9月,省府大院围墙及大门被拆毁,省府礼堂改称“榕城歌剧院”。

四、建筑形态:

  现存乾隆《福州府志》清晰地写明了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的沿革及建筑布局情况:

总督部院署

在宣政街西,原按察司署,宋为提刑司署。《三山志》:“明道初,提刑刘立之建。乾道间,增置武提刑。淳熙中,叶南仲始分公宇为东西厅。”正德《府志》:“元为肃政廉访司署,以东厅视事,以西厅为南台,监察分治行司。明洪武二年,改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十七年,佥事谢肃建福宁道署于仪门东,以旧分治行司为察院,巡按御史居之。正统五年,移福宁道署于钱局,移察院署于东街。前此大门东折。天顺三年,按察使胡新更大门于仪门之南,以旧大门前地易民居,辟东为衢。成化元年,按察使马文昇复鬻民居,辟西为衢。弘治以后,按察使李贡、夏景和、陈珂、刘逊相继营葺,拓其隘陋,更为闳敞,而门始南向。”《福建通志》:“国朝顺治十八年,总督李率泰移驻於此。原署在东街,今为镇闽将军府。康熙二十年,总督姚启圣市民居,拓南数十步,建牙置辕门。”

附旧迹

幸 堂:宋熙宁五年建,宋道有记,后更名‘虚静’。

山 斋:俞向名。

宿云楼:宣和间建。

绣衣亭:嘉祐间建,后更名薰风。

椤木亭:在西厅。

仁 亭:在东厅。

乐 圃:《俞向记》“熙宁五年,宋公作宪于此,尝为《幸堂记》。询幸堂所在,今易名‘虚静’是也。自虚静之北,园馆连属。明年,更新缮完之,名其北曰宪堂,南曰澄清,廊庑映带,为乐圃之冠。庭之南,有二木樨,故亭其下曰‘双桂’。回廊之外,左右二亭:东曰熙春,西曰藏春。熙春之东,楼颇宏丽,时可奉亲为游览之地,目之曰‘斑衣’。藏春之西,有楼遍植荔枝,命之曰‘荔枝’。面楼一轩,北顾诸亭。左右二沼,手植瑞莲,名曰清逸。幸堂既易,不欲废其名。虚静之东曰幸轩。幸轩之左乃治事之便室,小山耸翠,题之曰山斋。宣和四年。”按《三山志》,每岁二月,府开西园与民游玩,至三月,提刑司亦开乐圃各一月。

双桂亭:宣和间建。

澄清堂:俞向名,康定间建。

宪 堂:俞向名,又更名“中庆”。

静寄轩:俞向名,康定间建。

熙春亭:嘉祐间王陶建。

藏春亭:亦陶建,后更名“留春”。

清逸轩:熙宁间宋道建。

斑衣楼:

荔枝楼:

以上俱在乐圃内。

天眼堂:在听政之厅,明按察使陶垕仲劾布政使薛大日方贪墨,大昉亦诬垕仲,并逮至京。垕仲得直,还职。士民迎者数万人,欢声雷动,有“陶使再来天有眼,薛藩不去地无皮”之谣,后人因名其堂。

 

清代闽浙总督署清代闽浙总督署

 

民国福建省政府(拍摄:池志海/2011)民国福建省政府(拍摄:池志海/2011)




1917年大门,已拆毁(来源:海峡都市报/2010.4)1917年大门,已拆毁(来源:海峡都市报/2010.4)


民国福建省政府,位于省府路1号,为宋代以来福建省官署所在地。此地宋代为提刑司署,元代为肃廉访司署,明代为福建提刑按察司署,清代闽浙总督署移来,故旧称“督署”。民国时此地成为福建督军衙门,后定为省政府。直到1969年省政府才迁移到屏山脚下华林路。

以上资料清晰地写明了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的沿革,只不过诸多旧迹和福州其他官署如藩司等一样在不断的改建中灰飞烟灭。

现存的主体建筑礼堂建于1952年,由福建省建筑公司设计施工建造,单层砖木结构,木桩基础,高12.29米,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堂内门、窗、扇楼梯扶手等均以楠木制造,首用钢窗。设座1200个,为当时全市第一流礼堂。1969年省政府迁到屏山,此地就为省工交系统使用,故常常成为“工交大院”,礼堂作为电影院使用,后来成为榕城歌剧院,大院现在仍然是东街口附近重要的停车场,两侧古木成荫,格局仍在。

此地不仅仅因此留下了“省府路”的地名,西侧的肃威路和裴仙宫也与此有关。督署裴仙师姓周讳简洁,是宋代提刑司的师爷,在西北侧的古榕下羽化成仙,此地便成为宫庙。1923年,有“肃威上将军”称号的萨镇冰扩建裴仙宫,同时修建马路,这条路就以他的称号命名。



【所在位置】
省府路1号

【建筑名称】
原来名称:民国福建省政府、省工交大院
现在名称:榕城歌剧院

【建筑质式】
砖混结构

【建筑质量】
基本完好

【建筑年代】
部分为民国建筑;礼堂始建于1917年,现存的建于1953年,新古典主义风格。原大门为1917年建筑,已于2010年9月拆毁。

【性质功能】
原有建筑性质:行政办公
现在建筑性质:文化娱乐

【建筑形式】
古典主义风格

【建筑作者】
福建省建筑公司

【建筑规模】
建筑占地面积:1363平方米
建筑层数:2层
建筑高度:9米
建筑长度:约100米
建筑宽度:24米 

礼堂高12.29米,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


【建筑环境】
周边建筑环境:独立完整。
周边绿化环境:部分植被。
周边人文环境:相对独立。

【所有单位】
原有(曾经)产权人:国民政府
现有产权人:不详

【使用情况】
一般维护
原有使用内容:民国省政府
现有使用内容:歌剧院
使用人:歌剧院
管理人:歌剧院

【价值评估】
历史价值:宋代以来官署所在地,清代闽浙总督府,民国时期至1969年省政府所在地。
艺术价值:近现代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建筑与古树形成完整的院落空间,环境优美。
科学价值:研究福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