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马高爱医院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6-04 20:54 历史版本17 10221 12 0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马高爱医院

马高爱医院前身——岭后妇孺医院(来源:GnuDoyng的博客)马高爱医院前身——岭后妇孺医院(来源:GnuDoyng的博客)
马高爱医院奠基照片(来源:GnuDoyng的博客)马高爱医院奠基照片(来源:GnuDoyng的博客)
1920年的马高爱医院,注意其侧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学楼(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1920年的马高爱医院,注意其侧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学楼(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
马高爱医院正立面(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马高爱医院正立面(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
建成后的马高爱医院,“凹”字型布局(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网站)加层后的马高爱医院背面(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网站)
马高爱医院,拍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马高爱医院,拍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
马高爱医院,拍摄时间不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马高爱医院,拍摄时间不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案馆)
马高爱医院 火燄山 1994 马高爱医院 火燄山 1994

马高爱医院(Magaw Memorial Hospital)是福州协和医院的前身之一,原址位于仓山对湖路与上三路交叉口,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隔街相望。光绪三年(西元1877年)由西格尼·特拉斯克小姐(Miss Sigourney Trask)创办,并以捐资者——巴尔的摩的一位女信徒的名字命名为“马高爱医院”。这是中国第一所妇女和儿童专门医院,故本地人有时也称之为“岭后妇孺医院”。

岭后妇孺医院的创办者西格尼·特拉斯克小姐(Miss Sigourney Trask, M.D.)(来源:GnuDoyng的博客)

  最初的马高爱医院是一座简易的两层砖楼,仅用屏风把女医生的住所与病人分开。这座楼在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前后因台风倒塌。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重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外科、产科、手术室、包扎室、药房、病房、实验室、办公室和教学室等一应俱全,设有独立的门诊部,还配有洗衣房、电梯、排球和网球场等。还不久又在紧挨医院的东南面买了32间中式房子,粉刷翻新后成立了福州第一所隔离医院。马高爱医院为近代福州带来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医务工作者。
  重建的马高爱医院大楼为砖混结构,两层带地下室,占地840平方米,呈八字型单外廊平面,外廊位于八字形的“内院”一面,为标准的殖民地式券廊;建筑外侧立面则造型简洁,除了简单的檐口线脚和半圆形券窗外,没有其他装饰。底层主入口设有门廊三间,呈新古典主义风格。楼前是宽敞的空地,白色的水泥道路旁种了棕榈、玫瑰、竹子、芭蕉等各种花木和绿草。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马高爱医院同中华基督教会创办的“圣教妇孺医院”合并,成立“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Willis F.Pierce Memorial Hospital)”,并迁往城内太平街“圣教妇孺医院”原址。
  马高爱医院迁出后,本建筑拨给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使用,作为教学综合楼。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在原来三层楼平屋顶上加盖了一层,仅两个端部一开间未加层;增加的一层采用相同的红砖砌筑,木三角桁架坡屋顶四面出檐,小青瓦屋面。
  195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和鹤龄英华中学陶淑女子中学合并成立福州第二中学,1952年更名为福州大学附属中学,1953年迁往原寻珍女子中学校园。本建筑改归福建师范大学(由福州大学更名,不是现在的福州大学)教育系使用,后又归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等使用。
  1997年,因上三路拓宽,马高爱医院建筑被拆毁。

【所在位置】 对湖路与上三路交叉口,福建师范大学校部对面
【建筑名称】 马高爱医院(Magaw Memorial Hospital)
【产权机构】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性质功能】 医院综合楼
【建筑年代】 民国元年(公元1912)
【建筑设计】 不详
【施工机构】 不详
【建筑质式】 砖木混(?)结构
【建筑规模】 占地面积840平方米,层数3层
【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
【建筑质量】 被毁
【使用情况】 已拆毁
【当前产权】 已拆除

 

附:马高爱医院的知名人士

一、信宝珠(Cora Eliza Simpson 1880-1960)
  信宝珠(Cora Eliza Simpson),美国传教士,出生于堪萨斯。西元1900年入内布拉斯加卫理公会医学院(Nebraska Methodist Medical College),并在波斯顿西蒙斯学院(Simmons College, Boston)获护士资格证书。

信宝珠(来源:Ancestry.com)

  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信宝珠来到福州,就任马高爱医院护士长。
  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信宝珠致函博医会出版委员会编辑兼秘书高士兰医生(P.B.Cousland),倡议在中国成立护士会组织。她在信中说:“予为敝教会中之第一毕业护士,研究方言一年后,将入某某医院,我人在中国此处,从未训练一护士,我人常训练医学生,但予以为目下时机业已成熟。医学生可入医校受训练,而于医院之中训练护士,如在国内相同,予欲知关于训练护士之事,其已进行者如何,我人已有教科书及课程规定乎,中国已有护士公会乎,若有则予原为一会员,予知此系一新事业,有许多华人,视护士之事为只宜于苦力,然我人必须改易其意见,而教导此辈,使知此新法则为主所施于受苦之人类唯一方法,予信于本年即可开班教授护病,予拯欲与已成立者相接触,盖知团结则有力也。中国教会护士逐渐增多,而我人之事,又日益重要,则护士自行集合以组织一公会之时机非已至乎……”高士兰医生见信后,深表赞同并热情支持,将复函与来函一并刊于1908年11月《博医会报》广泛宣传,引起全国各地护士热烈反响,终于在宣统元年(西元1909年)在于江西牯岭创建一全国性护理组织,定名“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次年易名“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俗称“中国护士会”。
  民国元年(西元1912年),信宝珠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佛罗伦萨·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士学校(Florence Nightingale School of Nursing,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位于麦园路),隶属于马高爱医院。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信宝珠应聘担任中华护士会总干事,民国33年(公元1944年)离职返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第15届中华护士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追认她为荣誉总干事。
  1960年,信宝珠病逝于密歇根切尔西。

 

二、许金訇(1865-1929)

许金訇1900年在岭后妇孺医院的照片(来源:http://www.amazon.com/Reprint-King-Eng-Liangau-photo/dp/B004NVZFHA)许金訇1900年在岭后妇孺医院的照片(来源:http://www.amazon.com/Reprint-King-Eng-Liangau-photo/dp/B004NVZFHA)

  许金訇是福建省第一位女留学生,也是中国最早的四位女留学生之一,是福州近代著名的西医。
  许金訇出生于仓山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许扬美是牧师。
  许金訇幼年入美以美会兴办的毓英女塾读书,毕业后入马高爱医院学医。受院长特拉斯克小姐赏识,促成美以美会妇女外国传教会资助其前往美国留学。
  光绪十年(西元1884年)秋,许金訇入读位于俄亥俄的威斯里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 Delaware, Ohio),4年后毕业,再入费城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Women's Medical College of Pennsylvania in Philadelphia,现在属于德雷克赛尔大学 Drexel University),并于1892年进入费城综合医院(Philadelphia Polyclinic)实习 。
  光绪廿一年(西元1895年),许金訇回到福州,任新建的和新田妇幼医院(Woolston Memorial Hosipital,也有译为“娲氏纪念医院”,位于乌塔附近)院长。
  民国十六年(西元1927年),和新田妇幼医院被毁,许金訇偕妹妹许淑訇离开福州前往新加坡。十八年(西元1929年)因脑溢血病逝于新加坡,葬于实龙岗比达达利坟场。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