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陶淑女子学校旧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1-30 17:32 历史版本14 9818 12 0 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陶淑女子学校旧址

陶淑女子学校(Do-seuk Girls' School)(校名为福州话罗马字译名)又称为“陶淑女中”,前身是英国圣公会在1864年创办的“安立间女学堂”(按,安立间常译作安立甘,即英国国教圣公会Anglican之译名),1903年于仓山岭后兴建新校舍。陶淑女中包括通过半地下通道及走廊连接的教室、宿舍、礼堂建筑群,另有一座办公楼及一处操场。

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官方历史沿革说明如下:

陶淑女中的前身是小学,以l864年英国安立间教会(中华圣公会)在乌石山创立的女子学校为开端,初无正式校名,通称“安立间女学堂”,相当于后来的初等小学。l878年8月,周围群众不满教会无理占地建房进行交涉,遭教士辱骂,群情激愤,将建筑中的校舍拆毁,并纵火烧毁旧楼两间(此即有名的“乌石山教案”),学校停办。l882年学校迁至仓山下渡东窑,租用原大东电报局楼房作临时校址,俗称“电线斋”。

l889年,英国差会委派被认为具有献身精神和雄才大略的“远东妇女教育促进会”成员朗彼息女士来榕传教并募款购地,筹建新校舍。l899年,朗氏被任命为校长,主持建校工作。l903年,颇具规模的岭后山校舍部分落成(今师大音乐学院使用),定校名为陶淑女子学校。l914年起,增设两年制初中,1920年起增设两年制高中,1922年始有第一届四年制中学毕业生5人。1924年改行新学制,初、高中各三年,定名陶淑女子中学,附设小学部和幼稚园。

l927年全国发起收回教育权运动,朗彼息辞职,国人黄求恩女士出任校长。l939年因日寇侵华,学校内迁古田。l941年,学校北迁崇安,与三一中学联合办学,称三陶联中,黄求恩因年岁已高恳请辞职,由三一中学高中部主任薛平西先生出任三陶联中副校长兼陶淑女中校长。1944年秋与三一中学分立,郑珍珠女士接任陶淑女中校长,期间学校又曾迁至闽侯都巡乡并再迁古田,直至抗战胜利后迁回原址。郑任职至l951年由政府接办为止。

陶淑女中环境幽静,校园整洁,素以校纪森严著称。学生大多来自外县,绝大部分寄宿在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平时不得轻易离校,即使父兄来校探望,亦只准在门房会客室相见。学校制定“以善胜恶”的校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淑女德行,多行善事。在教学上,管理督促也十分严格。

与华南女中相比,陶淑女中的学费较低,在办学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入学免收学费并供给膳食。由于当时社会封建保守,凡家境殷实之家大都是延师在家授课,不愿让女儿抛头露面去学校读书,因此陶淑早期主要招收罗源、长乐、福清一带贫寒人家的女儿,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因家境贫困而由女传教士收留抚养兼作家庭杂工的被称为“姑娘妹”的学生。这些贫困学生衣裳破旧,为了集体活动或接待来宾参观时不致“有碍观瞻”,学校在某商行的赞助下,给每位学生制作一套上身为月白色衣裳,下身为桃红色裤子的校服,每逢集队出校或举行各种庆祝会,统一穿着,十分显眼。当时福州社会上流行一首歌谣:“安立间(指陶淑女中为安立间教会所办),毛乇邦(意指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红红裤,月白衫;美以美(指美以美教会所办女校,如华南女中),金边眼镜,金手指(金戒指)”反映了两所女校学生家境状况的不同。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社会上风气的逐步开放与陶淑办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来源范围逐渐扩大,不少殷实之家也愿意把女儿送到陶淑女中就读,学校的社会声望也日益提高。陶淑女中在管理上还建立了一种“姐带妹”制度,即高中大姐姐一定要带好初中小妹妹,一对一,经常关心、帮助、引导低班小妹的学习生活。同学间以姐妹相称,甚至毕业数十年后“姐妹”相见,仍未改口。

华南女中、陶淑女中、文山女中曾被誉为福州女校三鼎甲。

从1922年有首届高中毕业生以来,至1951年8月接办合并前,陶淑女中共培养高中毕业生435人。学生毕业后,除部分升入大学或留学深造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外,大多服务于教育、卫生等部门。本省许多地方的教会女子学校的老师有许多出自本校。不少校友解放后成为文教、医务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显著贡献。如陶淑首届高中毕业生、福建师大化学系教授、生化研究室创建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创办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余宝笙,著名医学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立医院院长、名誉院长潘秀珍等。陶淑女中后期的学生数通常为一、二百人,接办时全校学生数l87人,其中高中112人,初中75人。

陶淑女中的校园面积约10余亩,颇具特色的主体楼房是教室、宿舍、礼堂通过半地下通道及走廊相连接的整体建筑,另有一座办公楼,一个操场。

 

陶淑女中历任校长

朗彼息女士(Miss C.J.Lambert) / 1899—1927(1914年之前为小学)
黄求恩女士 / 1927—1942.9
薛平西 / 1942.9—1944.8
郑珍珠女士 / 1944.9—1951.8

陶淑女中历任校长照片(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陶淑女中历任校长照片(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23年,陶淑女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左三为第一任校长朗彼息女士。她们的面前是陶淑女中整体布局的平面图(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3年,陶淑女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左三为第一任校长朗彼息女士。她们的面前是陶淑女中整体布局的平面图(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世纪10年代拍摄的陶淑女中(来源: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20世纪初拍摄的陶淑女校(来源: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03年的陶淑女子学校,刚从东窑移至岭后新校舍。(来源:SOAS)1903年的陶淑女子学校建筑群,刚从东窑移至岭后新校舍。(来源:http://www.vcea.net/Digital_Library/Images_en.php?ID=21436)



1951年省文教厅送达陶淑的接管训令(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1年省文教厅送达陶淑的接管训令(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51年8月1日,陶淑女中被接管,与福州第二中学合并,报纸上登出的新闻(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1年8月1日,陶淑女中被接管,与福州第二中学合并,报纸上登出的新闻(来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师大音乐学院(拍摄:nenva  / 2007年5月)陶淑女中圣保罗堂,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礼堂(拍摄:nenva / 2007年5月)

 

陶淑女中办公楼(拍摄:海狼王)

 

侧立面(拍摄:nenva / 2007年5月)陶淑女中教学楼侧立面(拍摄:nenva / 2007年5月)

 

庭院中的冼星海像,如今已迁至新校区(拍摄:nenva / 2007年5月)教学楼庭院中的冼星海像,如今已迁至旗山校区(拍摄:nenva / 2007年5月)

 

夕阳下的陶淑女子学校(拍摄:池志海 / 2011年8月)夕阳下的陶淑女子学校(拍摄:池志海 / 2011年8月)


福建师范大学

 

【所在位置】
岭后路11号(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

【建筑名称】
原来名称:陶淑女子学校
现在名称: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建筑质式】
砖木结构

【建筑质量】
轻微破损

【建筑年代】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性质功能】
原有建筑性质:教育
现在建筑性质:教育

【建筑形式】
西洋古典型

【建筑作者】
不明

【建筑规模】
建筑一占地550平方米
建筑二占地1250平方米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建筑长度:
建筑宽度:

【建筑环境】
周边建筑环境:
周边绿化环境:
周边人文环境:

【所有单位】
原有(曾经)产权人:陶淑女子学校
现有产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使用情况】
一般维护 
原有使用内容:陶淑女子学校
现有使用内容: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使用人:福建师范大学
管理人:福建师范大学

【价值评估】
历史价值:由中华圣公会募捐的陶淑女校创办,为福州地区教会中学中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群落。
艺术价值:近现代建筑相互协调统一,环境优美。
科学价值:研究福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