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西门麻风所旧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6-10 19:09 历史版本10 1969 0 4 新增内容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西门麻风所旧址

目录

一、建筑名称:西养济院、柴井医院麻风诊疗所、福州市麻风所

该地原称西门外鸡角洞坑口乡(后称洪山镇坑口村),今后县路一带。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在此(西门外)设养济院,简称“西院”(“东院”在东门外),专门收容麻风病人。

二、建筑创建:

西方传教士对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始于1900年前后万拔文(W S Pakenham Walsh,三一书院首任校长)和怀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后任圣公会河南教区首任主教)。怀履光曾计划利用国际麻风病救济会(Mission to Lepers)的资助在西院兴建一座包含教堂、诊所、麻风病人后代(untainted boys,多未感染麻风病,但由于麻风病能亲子遗传的错误认识,麻风院多为他们建造专门的生活设施“加以观察”)学校及学校教员宿舍的大型建筑,但由于他随后便被调往河南,建造计划未能实施。

1910年,由于缺乏官方管理,英国圣公会在西院建立柴井医院麻风诊疗所,在施医同时设立教堂进行传教。本站在圣公会档案中找到一段宫维贤医生(George Wilkinson,柴井医院首任院长)描述该洋楼的记录,由ABC翻译如下:

如果有人好奇去对该建筑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要解决的工程难题绝非易事。贝嘉德主教(Horace MacCartie Eyre Price)在 J.Martin 牧师的协助下,为该建筑举行了献礼仪式。国际麻风病救济会通过其创始人 Wellesley Bailey 声明,这应是一座坚固耐久的建筑(pucca building)。这是一座两层楼的房子,下层有一个漂亮的礼拜堂,有法衣室,还有两个房间用于药房。上层由外面的楼梯到达,包括一个大的教室,十几个未染病的男孩的卧室,一个用于纺织的房间,以及校长和他妻子的两个房间。

三、建筑演变:

民国时期,该院隶属福州市救济院,称西门麻风所。据《1939年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第29届报告书》,该院206人中,约160人信主。1951年东、西两院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先后改名福州市麻风所、福州市麻风病院,1960年改名为福州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1978年改名为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

四、建筑形态:

现存圣公会所建西式洋楼一座,二层砖木结构,一层设礼拜堂。

该洋楼周边还有一座1972年建的二层青砖楼,为当时的第三病区;一座工厂厂房,为1964年创建的市皮肤性病防治院附属翻砂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