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马尾天主堂育婴堂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2-02 17:47 历史版本3 4666 5 5 调整页面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马尾天主堂育婴堂

目录

一、建筑名称: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

位于马尾婴脰山,为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的建筑之一,座落在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西南侧,双层砖木结构。2005-2009年间因年久失修塌毁,现存部分遗迹。

二、建筑创建:

据《马尾区志》载,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教会曾在马尾“三岐山”西侧创办“育婴堂”(法文:Sainte Enfance,意为“神圣童年”,俗称“养育堂”)收养弃婴,但济贫、养老、恤孤之举,多依赖地方人士行善施舍。故推测本建筑建造时间在光绪八年(1882年)前后。

三、建筑衍变:

  1. 始建 - 1949年
    作为育婴堂使用。据《马尾区志》载,马尾仁慈堂(育婴堂是仁慈堂的一部分)由法国沙德圣保禄女修会承办,民国37年(1948年)仁慈堂改称育幼院或孤儿院。
  2. 1949年 - 1966年
    作用不明。
  3. 1966年 - 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天主教堂连同育婴堂、仁慈堂均被福建省马尾造船厂和福州第二十四中学作为职工(教工)宿舍。
  4. 1976年 -
    使用状况不明,2000年后可能因年久失修空置;2005-2009年间塌毁,现余部分遗迹。

四、建筑形态:

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门、窗均做平过梁,梁上再饰以拱券线脚;檐下均有灰塑线脚装饰,与晚期受本地建筑风格影响的叠涩线脚装饰有明显不同。

【1935年】

左侧深色者为本建筑。

民国时期的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注释为:“福建马江天主堂修院及育婴堂全景”(来源:《我存杂志》 1935年 [第3卷 第10期, 1页])民国时期的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注释为:“福建马江天主堂修院及育婴堂全景”(来源:《我存杂志》 1935年 [第3卷 第10期, 1页])











【2011】

塌毁的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池志海摄于2011年9月)塌毁的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池志海摄于2011年9月)
建筑的拱窗及线脚细部(池志海摄于2011年9月)建筑的拱窗及线脚细部(池志海摄于2011年9月)










【2020】

马尾天主堂育婴堂遗址东面(ABC摄于2020.12)马尾天主堂育婴堂遗址东面(ABC摄于2020.12)
马尾天主堂育婴堂遗址西北角(ABC摄于2020.12)马尾天主堂育婴堂遗址西北角(ABC摄于2020.12)










五、相关资料

《海峡时报》 2000年9月22日刊载王祖清的文章《马尾天主堂杂记》,其中对育婴堂记载如下:

育婴楼内设有儿床五十余架。刚出生的婴儿每天也都有1 -2个进入育婴堂, 当然生育高峰期多一些。进入育婴堂手续简便, 登记何地, 何人生, 姓别, 若从山上捡来弃婴, 则由堂内修女抱进堂。婴儿有病也给药, 为普通小儿药, 由法国修女哺之。

死亡婴儿由神父来念经归天, 然后经埋婴人抱出育婴堂, 就在墙外距有1 0米地方有一个坑, 深有5米, 直径3米,是一个土坑。当死亡婴儿丢入坑内, 用石炭撒溢尸体上, 石炭撒得比较厚, 看不见尸体为准, 第二天有死婴重叠而上, 日久坑满, 再挖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