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位于上藤路12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窗户发券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建筑原房主为福州著名痔疮科大夫李守泰医生,此后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原建筑在2020年7月因上藤路拓宽而拆除,2021年在原址西侧、上藤路126号旁仿建一座。[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因地产建设,向东南迁移约50米,2021年建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牛岗山公园东侧,绝大部分为全新仿造被拆除的竹屿陈氏大厝而建,官方称之为“牛岗山公园陈氏大厝”。2022年建成并于10月12日挂牌晋安区文艺家之家。[阅读全文:]
摘要: 原建筑台屿中截陈宅位于台屿中截村21号,2015年公布为仓山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初被拆除。 2022-2023年,在陈东忠烈祠北侧全新仿建一座建筑,并保留文物身份。[阅读全文:]
摘要: 原邓家骅故居2013年被公布为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2014年年初,建筑第一进遭“误拆”,损毁面积达一半以上。2020年-2021年在原址东侧约45米按原规模重建,大部分为全新建造。[阅读全文:]
摘要: 历史上道山亭为北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所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作《道山亭记》。后道山亭荒废。明万历初、清道光二十年两次复建。现有六角亭为1955年重建,1980年修缮。[阅读全文:]
摘要: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市中山路19号(原左营司九号),占地面积为2370平方米。据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撰写的《析产阄书》记载,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诞辰于此。嘉庆年间,林家经济稍宽裕,将屋买断。林则徐在此屋中度过了读书、中举和完婚的生活历程。与出生地毗邻的“罗氏试馆”为林则徐幼年读书处。时年其父为罗家塾师,亲自为四岁的林则徐启蒙。[阅读全文:]
摘要: 原竹屿木牌坊于2014年7月被落架拆除。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22日,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负责的竹屿木牌坊在原址附近重建,尽量采用原构件,但除“父子贤良”“兄弟孝友”的牌匾及部分斗、部分横枋为原物外,包括夹杆石在内的构件皆为新物,原物比例不到20%,原因是较多变形的木材无法使用,大木构件基本不能用,如几排斗拱需要平直的拉结枋连接,但弯了的拉结枋会导致斗拱无法安装到位,只能弃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