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天复元年(901)建罗城时,挖掘的城壕。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筑夹城,城池扩展,罗城城壕成为内河。河东南方设水门,接纳闽江潮水。江水入门后一分为二,一自古仙桥(又称使君桥、清水[阅读全文:]
摘要: 两广会馆位于鼓楼区石井巷以北、东泰路以西,现存门墙一、亭一、后进建筑一,门墙在鼓二小对面、石井巷北;亭在福建日报社宿舍东泰路入口之西;后进在宿舍区北。清中后期建筑,为广东广西两省合建的会馆。[阅读全文:]
摘要: 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阅读全文:]
摘要: (津泰路·清代·区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康熙帝御笔“临米芾书”七言诗一首,颁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梅鋗。康熙四十年(1701)梅鋗调任福建巡抚,将“临米芾书”刻石立碑,树于巡抚衙署内。[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仙塔街48-50号,始建于明末,系口译《茶花女》第一人王寿昌的故居、也是清末民初福州名人、才女吟诗作画之所。原大院四面围墙,大门坐东朝西,前后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六扇五”;第二进后园有一座形似雄狮的假山,称为“狮山”;周围有鱼池、八角亭、拜月台、仙人洞等。民国三年(1914年)第三进进行改建,自成院落。住在二进的黄锡光把单层花厅改为双层,楼上作为藏书阁,藏书万卷;楼下为福州名流吟诗书画之所,由陈衍等题名、郑孝胥题匾为“光福山房”。1958年以后,首进房屋被改建;二进花厅、藏书阁、狮山、鱼池等由黄家后裔另辟小门出入。199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光福山房原址却随即在1996年被拆毁开发房地产,只有花园中的假山“狮山”被移建于乌山道山观。[阅读全文:]
摘要: 南街即八一七北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一条重要街道,南北走向,旧曾名宣政路、中正路。南街是福州古老的中轴线,历来是商业繁荣之地。[阅读全文:]
摘要: 扬光中学(见标注)扬光中学是福州曾经的一所天主教中学,是天主教西班牙多明我会(Ordo Dominicanorum)会长艾仁忠于1913年创立的天主教初级中学,也是福州第一所天主教中学。1952年,该校[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建成于1956年,由福建省民用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中间四层,两端三层,有比较简单的民族传统装饰。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扩建为五层,改名闽辉大厦,原装饰细节已不可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