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1-6号,由福清籍印尼归侨薛氏家族1935-1936年兴建。建筑及院落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长25米,宽15米,高10.2米,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有南洋式风格的近代公寓;建筑四坡顶围城垛式女儿墙,面阔五间。门窗为百叶窗,墙面上原雕刻有花草人物砖雕,文革时被破坏。楼内铺地板。现仍有5户人家居住(大多是薛氏家族后裔),总体保存较好。[阅读全文:]
摘要: 文儒坊99号民居,位于被通湖路截断的文儒坊西段金斗桥旁,为著名国术师及建筑匠人林世凯故居,俗称“仓前堂”。现仅存重建后的临河花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泰山前3号,系清末木材商人、四品候补道员林寿熙的家宅,又被当地人称为“林浦炽”、“濂浦炽”(林寿熙小名“炽炽”)。建筑为三列式、中西合璧豪宅,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坐东南朝西北。前有照壁,照壁前平埕约200平方米。左右披榭二层。卷棚门罩,清水墙面,进有插屏门,明三暗五结构。中式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游廊。天井两侧披榭为二层结构。右边游廊大门通往西式舞厅,内有壁炉。大厅后为民国双层西式建筑,有漏窗式栏杆,拱形大窗外墙。大厅北面右侧有旋转楼梯,十分罕见。所有砖雕都十分精美。[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白马南路169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10-13号,为红砖砌筑的三层外廊式建筑,砖木结构。建筑一层有外廊;二层、三层窗均做平过梁,三层中开间设露台。建筑院落的入口门楼颇具特色,门头有红砖砌筑的简化英王徽图案。整庐由福清籍日本归侨魏进相建于1933年前后,现仍由魏氏后人居住。[阅读全文:]
摘要: 陶铸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梅坞社区佛寺巷13-21号,原为天安寺的一部分,《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登记为“梅坞居委会”。建筑为民国时期木构悬山顶双层排厝,坐东南向西北,总占地面积422平方米。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三间(17米)。下层前部为走廊,宽3.29米。前有庭院,进深3.24米,宽约20米。1932年,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与曾志等人曾在此居住,此处即成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的所在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5号,建于1940年(一说建于1947-1949年间,原主人为一山东籍木材商人)。从1940年起即作为福建师范学院(及其前身)的职工宿舍使用。翻译家许崇信教授、散文家俞元桂教授等人先后在此居住。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西式洋房,屋顶为多转折的木桁架小青瓦悬山顶,风格朴素。总占地200平方米。2009年被出租改建为私房菜馆“畅园尚品会所”,现已关闭。[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宿舍二号楼,又名白砖楼,建于1912年,毁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