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仁德桥位于福州台江区茶亭街道六柱桥口茶亭河上。建于民国戊辰年(1928年),石构单孔拱桥桥,东西走向,长17.2米,宽2.1米,桥梁栏板有“仁德桥”、“各董事募缘”、“同心堂建造”、“民国戊辰年(1928年)”、“相月吉旦造”等镌刻。[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程埔路边原龙津浦支流上,建于1931年,桥长3.5米,宽1.7米,石构平梁。现河道已不存,桥主体被埋,仅存部分桥栏位于路边。[阅读全文:]
摘要: 位置在今榕城古街北端瀛洲河上,约建于清末民初,为一座三墩四孔石桥。消失时间不详。[阅读全文:]
摘要: 邓拓故居位于第一山7号,占地面积1015平方米,展厅面积380平方米。主楼是一座双层木结构的小楼房,坐北朝南,为清末民初福州常见的双层三开间民居,楼高9米,在主楼西侧有一间平房,曾为邓拓卧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婴脰山,为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的建筑之一,座落在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西南侧,双层砖木结构。2005-2009年间因年久失修塌毁,现存部分遗迹。[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亭下路79、81、83、85、87号(亭下路拐弯处),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于1938年。原为印尼华侨蔡志远先生的旧居。建筑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内有天井;立面装饰丰富,临街面门窗较有特色,二层为拱窗,拱窗亮子带有精美的木质雕花;每二扇拱窗再砌一复拱,富有变化。三层窗平拱不发券;三层转角处设有挑出的木质露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道路南侧的37、39、41、43、45、47、49号,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式公寓。其中37-43号共4开间(四“直”),立面装饰朴素,三层窗之间有简化壁柱、檐口有砖砌叠涩线脚装饰;45-49号共3开间,立面略有不同,壁柱与檐下交接采用倒圆角砌法,而非仓山地区常见的拱券结构。根据2005年福州市规划院普查资料,该宅为华侨马氏及陈氏家族所有,系当年共同出资建设。因属“资本家”范畴,两家人在1949年后迁往台湾,至烟台山拆迁前,为陈氏家族所有。从风格判断,建设年代应为民国晚期。[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忠烈路16号,建于民国时期。主体建筑为两座带有走马廊的三层广式间排,二层、三层均以木质连廊连接,保存较好。建筑的二层栏杆和门扇富有福州地方特色。[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金鱼里北侧,坐北朝南,为双层砖木民国楼。外墙为清水青砖墙面,内部别为门厅、前天井、主座、后天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金鱼里北侧,坐北朝南,为双层砖木民国楼。外墙为清水青砖墙面,内部别为门厅、前天井、主座、后天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