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观井路139号,为福州最早安装和使用电梯的商业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原为元昌绸缎庄,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商人郑英祺、林宏发创办。民国十八年(1929年)绸缎庄停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罗勉侯购下(或租用)开办“国货第一商场”。后大楼归邮政局所有。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起为邮政储金汇业局。1949年后,一直为邮电系统使用;2005年,在南江滨路修建的过程中被拆毁,余有残墙一堵。拆毁前,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摘要: 补山精舍是万岁寺的附属园林,是寺僧接待贵客的地方,始建于宋,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曾登九仙山作《西江月》一词。现存补山精舍为近代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三一学校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柴井医院是基督教会在福州市区创办的三所主要医院之一(其余两所为协和医院、塔亭医院),1898年由英国圣公会(安立甘会)创办,位于北门内柴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只设女部,1905年新设男部,1929年正式定名柴井基督医院,至1949年时已占扩大到初创时几乎整个安立甘会北门建筑群的范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0号,原为“福泰和汇兑庄”老板、新加坡华侨周学振私宅,建于1928年左右,包括两座别墅和面积较大的西式庭院。两座别墅均为二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英式别墅,除入口台阶外,基本相同,均为面阔三间、正面中央为带前廊的客厅,前廊仍带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风格;建筑顶部有安妮女王时期流行的人字形山花装饰。[阅读全文:]
摘要: 现原址位于乌山小学对面白马河公园,初名为“福建学院图书馆”,后重新命名为“乌山图书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施埔路(学生街)南侧,推测原为明道盲童女校的附属建筑;现为福州市盲人院福乐家园。约建于1922年前后,现外立面已贴瓷砖。[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现为马尾旧街177号。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米,进深28米,老板周用梁,初时开茗楼,后兼办旅社、菜馆。民国19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2017年对潮江楼进行修缮及开展王荷波事迹展陈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百合明园为1929年由福州警界官员施泰桢、郭泳荣、庄原豪发起,聘请林天民设计建筑,在汤门附近废城基上兴建的大型园林化娱乐性澡堂。1951年改为国营大众澡堂,八十年代后澡堂园林、建筑部分相继拆除重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