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渡街道小巷5号·五代]井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井壁圆形,直径1.15米。井台后重修,呈梭状。井深7.82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内、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之间的天井中央,下有泮池,为五代时期原构。1992年作为“鼓山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山灵源洞石壁间,石沟平梁桥。始建于唐,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东西走向,单孔。[阅读全文:]
摘要: 现引用东南网报道如下:原南禅寺石柱成校园走廊的柱子楹联上依稀能看见“南禅”二字在南禅寺正殿遗址上学校新建起一座学生宿舍 中国福建网3月20日讯(本网记者 练仁福 黄孔瑜 邱岩 文/图)南禅寺遗址在福[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井楼门,建于唐末,历宋、元、明、清各代都重修。水井圆形,直径4.1米,深8.4米。井面盖四块大石条,在石条夹缝间凿七个井口,故名七穿井,另讹名“七星井”。现井边尚存有二块唐末[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仙塔街,建于唐末,历代都有修葺。清代重修为公井。方形,井宽4.2x4.3米,深7.8米。井面复盖四块大石条,按东西南北方向凿四个井口。外径0.45米,内径0.32米。现井水尚[阅读全文:]
摘要: 在鼓楼区地带·西晋一清。据宋《三山志》、明《八闽通志》、清《榕城考古略》记载,自晋太康三年(282)侯官郡守严高于越王山(今屏山)南建郡城,沿用至唐代始终是州城所在地。宋人称之“子城”。唐天复元年(90[阅读全文:]
摘要: 在福州故城南部和北部,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闽王王审知以砖筑南北夹城,谓之月城,把罗城夹在中间。南夹城自安泰桥以南至南门兜,将东南的九仙山(于山)、西南的乌石山(乌山)围入城内,设有两座大门,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