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轮机分作两厂,中挟合拢机器厂。两厂房各1200m’,长约60m,宽约20m。采用石砌基础,砖砌墙身,基石系本地开采之花岗岩,砖则用闽南砖,由厦门港运出。[阅读全文:]
摘要: 钟楼,1991 总务处及工务处即办公所,今已不存,估计为单层洋房,类似早期洋行。总务处建有钟楼,置大自鸣钟号钟各一,可能上置大自鸣钟,下悬号钟。钟楼现存。 有资料说该钟楼为30年代建造,这可能从形象[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区闽安古镇虎头山麓半山与小洋交界处,原名“闽安镇虎头山清军义冢”,是轮戍台湾、澎湖捐躯殉国清军将士的遗骸墓群。共135圹,面向东北。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马尾莺脰山下。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海军学堂(船政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马尾船政衙门是清末直属的中央职能部门,也是船政的领导机构和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抗战时遭轰炸,后期破败。1956年修福马铁路时被毁。[阅读全文:]
摘要: 又名飞盖桥、沈公桥,位于福州市郊亭江乡闽安邢港上,始建不详,宋郑性之修,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修。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呈船形,栏柱柱顶刻宝奁、海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刻有狮子戏球等为明代构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陈炉捐拜石一块,拱石二条……”等题字。桥北端有跨街桥头亭,亭间有碑3通,桥北连圣王庙,南端有玄帝亭,内立宋碑1通,清碑1通。1991年4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自右至左横刻颜体楷书“鹤寿”,落款“杜锡珪 ”,刻于民国16年。该石刻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马尾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阅读全文:]
摘要: 本石刻位于马限圣教医院旧址东南侧下方崖壁上,是罗弼臣洋行马尾支店唯一留存至今的地界标志,上行刻行主姓名缩写“H C R”,下行刻中文名“喇伯顺”。[阅读全文:]
摘要: 罗弼臣洋行(Robertson & Co.)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在南台海关埕与马限山下各有一支店,马尾支店主营造船、拍卖,由三座建筑组成,1994年拆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