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本体类型 >> 建筑

该分类下有1994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建筑" 分类下的词条

尧沙维康厝
编辑:1次 | 浏览:1004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7 20:58

摘要: 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尧沙村榴花自然村,是一处两座并排的清代民居。两座建筑均坐西南朝东北,三落透后,面阔五间,四面封火墙。建筑前有大埕,建筑内遗存有旗杆石。[阅读全文:]

溪源寨
编辑:2次 | 浏览:1050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22 19:34

摘要: 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阅读全文:]

登文道码头
编辑:2次 | 浏览:2704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8-07 16:08

摘要: 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阅读全文:]

朱紫坊萨氏民居
编辑:6次 | 浏览:7259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7 15:41

摘要: 位于鼓楼区朱紫坊22号。系福州望族——雁门萨氏的祖居,海军上将萨镇冰、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物理学家萨本栋等均曾在此居住。建筑始建于明代,现建筑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2006年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阅读全文:]

节烈坊
编辑:1次 | 浏览:991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6-10 18:03

摘要: (左营司巷·清代)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二柱,单间,高4.6米,宽2.8米。坊额正中刻“圣旨”二字,中间匾刻“节烈”两字。牌坊柱高2.4米,0.3米见方。右柱刻“绝粒殉所夫,十载恩[阅读全文:]

颖庐
编辑:18次 | 浏览:50112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3 21:35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复园路6号,东临清河庐,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于1915年。建筑占地面积153平方米,高9.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占地面积153平方米,高9.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西侧有凸出的六角形碉楼。一楼前半部分有拱廊,二楼做拱窗,并以半圆形壁柱分隔;檐口有齿状砖砌叠涩,整体装饰较为华丽。楼前有小院落,外围以砖墙,大门开于中部,门楼匾额原有“颖庐”字样,已毁。另据谢氏后裔回忆,颖庐原名“梦草山房”,原为清末商人谢培生所建,1925年由其子售予其在英华书院读书时的同学黄省三。黄氏系民国初期上海邮政系统高级职员,后调往山西、云南任邮政署长。建筑易手后改名“颖庐”。该建筑现仍由黄氏后人居住。[阅读全文:]

东湖郑氏宗祠
编辑:1次 | 浏览:1376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13

摘要: 坐西朝东,占地1250平方米,共三进。始建于元末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为清代中期建筑。东湖村为革命基点村,该祠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驻地。1931年10月邓子恢在该祠秘密召开会议,研究发动“二五”减租减息运动,并成立东湖农会。1933年在该祠成立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阅读全文:]

蒲边丁家祠堂
编辑:2次 | 浏览:1580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02

摘要: 共一进,占地457.68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期,为闽东地区宗祠类建筑。1962年6月16日,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倪希楷、林兆枢等16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队奔赴蒲边村插队落户,历时13年。该祠为青年志愿队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前半部分回廊、披榭改建成现有双层带外廊的木构楼房。[阅读全文:]

贵安朱文公祠
编辑:2次 | 浏览:1388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1:56

摘要: 占地267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为连江仅存的几座朱子祠之一。该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现存一清代青石横匾,横书“朱文公祠”,上款“道光岁丁亥仲春吉旦建”。[阅读全文:]

清河庐
编辑:33次 | 浏览:4217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3 21:2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复园路4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带有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于1920年代(早于1924年)。建筑占地300平方米,长12米,宽12米。建筑原主人为福州茶厂厂长陈廷炳、叶木兰夫妇,后转售予侨领俞昌檀之妻李明月,现为郑氏家族私宅。建筑由红砖砌筑毛石勒脚,为两层带一完全露明的“地下室”构成。正面两开间,靠西开间为卧室,端墙向前突出呈弧型,并用半圆壁柱划分为三个小开间,每开间设圆券窗;靠东开间首层为沙龙客厅,同样开三个圆券窗,但不设壁柱,墙面亦不前凸,入口位于一侧,门口有小平台,台阶贴墙面而下。外立面层间及壁柱顶部等均设有叠涩线脚,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四坡屋面,出檐短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