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金鱼里北侧,坐北朝南,为双层砖木民国楼。外墙为清水青砖墙面,内部别为门厅、前天井、主座、后天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中平路中平旅社旁,三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原门牌号田垱街114号,名“新紫銮”,是福州近代相当有名的妓院。 据居民回忆,该建筑建于清代,原是大户人家的房产,传说这大户人家占据着田垱街半条街的荣华[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中平路河墘街,是民国时期福州著名的“宜华照相馆”的经营场所,为二层砖木结构、装饰朴素的“洋门脸”式建筑。现为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中平社区青年横路32号,外表为青砖砌筑的二层砖木结构近代西式建筑,内部为传统木结构中式建筑。主入口有灰塑匾额,上方原有木制门罩,早毁。2019年修复。2019年7月27日,公布为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名称沙合桥,俗称小桥,因邻近“大桥”万寿桥而得名。建筑创建初为浮桥,宋绍兴十一年改为石墩桥,明成化六年改为石拱桥。建筑演变2002年中亭街改造和扩建,沙合桥被破坏,现埋于路面下。建筑形态净跨8米,拱券厚仅0.2米,被称为薄拱石拱桥。当代演绎一些[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97号,原为王氏家族居屋。1941年,王幼恺继承祖父王开朗在上杭路95号创设的“元亨”药行,改名“致远”,并在上杭路97号设立福州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兼营进出口业务。[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95号,原为闽侯南通人王开朗创设的“元亨”药行;与其相邻的上杭路97号民居为王氏家族的住宅。1941年,王开朗之孙王幼恺主持药行,改名“致远”,并在相邻的上杭路97号兼营进出口生意;1951年王幼恺遭诬陷为蒙冤入狱,药行建筑被没收;1956年公私合营,药行合并于福州市中药批发站。[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尚书庙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十二(1832)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 三、建筑衍变: 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 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 1988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由于该地被政府售于房地产开发商,迁移至台江区三通路2号,与在中亭街改造中被毁而后异地重建的三通桥(异地重建)正对。见“陈文龙尚书庙(异地重建)”。 四、建筑形态: 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 迁建前的陈文龙尚书庙(摘自《台江文史资料·第二十辑》)[阅读全文:]
摘要: 蝉娘娘宫,原位于福州市茶亭街西侧福德河(现茶亭河)边。传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取名”同心堂“,因供奉三尊蝉娘娘神像,故又称蝉娘娘宫。2006年,茶亭街改造,蝉娘娘宫迁移至白马花园5座104单元。[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