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福州火车南站对面),是陈绍宽(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海军一级上将)的故居。建于民国十年(1921),由陈绍宽的父亲陈兆雄主持兴建;1960年重修。陈绍宽曾在此居住四年余。建筑坐北朝南,占地754平方米,周边设封火墙。内设门房、披榭、前后天井、正座、游廊、厢房、后院。故居内条石铺地,墙檐彩色灰塑花卉图案。花格门窗上雕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世守共和、家传孝友”等字。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厅中间曾悬挂陈绍宽遗像,两旁有对联4幅。正座西侧有占地4143平方米的花园,园中有假山、大鱼池等。整座故居古朴典雅,清幽静谧。201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吉庇巷60号,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多次修建。原为谢氏家祠,清末林觉民曾在此创办阅报所,后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国民党闽侯县党部、《闽侯日报》社等。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19-23号,园后临朱紫坊河沿,始建于宋代。原为宋参知政事陈韡的“芙蓉别馆”。明代为叶向高别墅;清代为龚易图花园。毗连三座建筑,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四面围墙,富有福州民居特色。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区台江乡(现区划已调整,或为晋安区岳峰镇或象园街道)浦东坡尾村。坐北向南,木结构,平面呈“凹”字形,由大厅、厢房、披榭组成,占地面积483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宫巷西段北侧的宫巷11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由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现为沈家后裔住宅。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仁寿堂二、建筑创建: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二月,为庆祝萨镇冰八十九岁寿辰,福州海军袍泽陈兆锵、省参议会议长丁超五、省府委员陈培锟等50余人捐资,购置冶山马氏宅地,修建一座两层楼房,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20号,为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晚年的故居。严复1920年搬入,1921年在此去世。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