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下杭龙岭顶北坡,为一处民国建造的消防池。近年在龙岭顶改造过程中被拆除,仅存一块“永远无虞”石刻。[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下渡街道下藤社区下藤路,仓山区博物馆南百米街中央。为仓山下渡“十境祠”七星井之一,始凿于五代闽国时期。砌圆形井壁,直径约5.6米,深3.35米,井栏为长方形,长1米,宽0.5米,高0.76米,地上部份为民国时期重修。井背面刻楷体“兴义上境”四字,正面刻楷书“古迹大井”四字,字迹直径60厘米。侧面刻“建路改造”,“民国己巳”,井台原为石磨形,民国初因修路改为现状。1988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唐天复元年(901)建罗城时,挖掘的城壕。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筑夹城,城池扩展,罗城城壕成为内河。河东南方设水门,接纳闽江潮水。江水入门后一分为二,一自古仙桥(又称使君桥、清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盖山乡高盖山妙峰寺前,建于北宋。石构,用整块花岗石凿成圈状井栏外壁环刻“嘉祐八年(1063年)中秋癸卯岁八月……”。井边有石槽两口,一深埋地下,一外壁刻“绍兴十五年乙丑(1145年)”纪[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屏山西麓龙腰,又名蔡公井、龙舌泉、龙腰井。唐代元和建石泉院。相传福州宋知州蔡裹(襄?)用此井水煮茶,并书“苔泉”两字刻于石上,今石碑尚存。井石构,圆形,内径为1. 10米,深数米;[阅读全文:]
摘要: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荆溪镇六垱村上洪坑云林院前,该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砖石结构砖石结构,井径3米余,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石井。八角形石井栏上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岳峰镇鹤林村凤丘山,包括位于山上的“凤丘山鹤林宫”(已毁)、位于山下桂溪村桂兜的“丹井”和三处摩崖题刻。1961年9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横屿湖重自然村。井圈马蹄形,外壁刻有“住持僧达觉”、“捨癸亥岁造”等字,应为宋井。井旁还有两个石盂。在横屿村拆迁中灭失。 [阅读全文:]
摘要: 原场地虽然荒芜,但地貌保存尚好,未被维修损害,是研究福州近现代宗教史、建筑史、鼓岭避暑地历史等的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于山顶、九日台音乐厅旁,由发射塔、发射机房和办公用房组成。建于1984年下半年,1985年5月1日全部建成。[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