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大路实际上是“东门大路”的简称,最迟在宋初修筑宋外城前就已经形成。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左右,拓宽为可通行汽车的马路。五十年代末拓宽为27米宽,柏油路面的主干道,两侧修建多处省级政府机构的办公楼,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鉴江海上村疍民安置房为1950-70年代罗源县政府为安置上岸的疍民(连家船民,俗呼“曲蹄”)而在鉴江镇外海边建设的民房。1958年,罗源县政府选定松山的迹头、碧里的下长基、鉴江的城外等3个地方为连家船渔[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使君桥因桥栏镌有李铁拐、吕洞宾等八仙等,民间称为“八仙桥”,又叫“古仙桥”。二、建筑创建:桥建自北宋,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西元1156年)定名为“使君桥”。 现存的古仙桥为石拱桥,与宋朝记[阅读全文:]
摘要: 墓坐北向南,两面呈如意形,面宽5.65米,深11.3米。二级墓坪,三合土夯筑。墓碑高0.62米,宽0.84米,上刻楷书“雁门,清怀良萨公乔梓寿域,光绪乙酉年(1885)孟冬吉旦立”。字径0.09米。墓柱刻联“天留福地,世被恩泽”。镜屏刻“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阅读全文:]
摘要: 杨前道南杨氏宗祠,祠厅和戏台为旧式构架,而门墙、看戏楼和牌位厅为水泥构件。“道南”二字为纪念家族远祖宋代理学名儒龟山先生杨时(程门立雪主角)。 祠厅(拍摄:红衣棒糖人/2015.1[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详谦乡,建于1963年,原为祥谦乡蚬草厂(蚬草为饲养蚬子的饲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清龙山,1957年由旅居印度尼西亚的爱国华侨陈先生牵头捐建。单层红砖建筑,双坡顶,平面回字形带内回廊,内庭院植两棵龙眼,共有教室12间,每间约40㎡左右。为保存完好、历史文脉连贯的建国初期代表性校[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省农机公司大楼位于杨桥路,为一座四层砖木结构建筑,约建于1960年代。建筑受建国后“经济适用兼顾美观”方针影响,立面装饰朴素。建筑立面在80年代经过改建,增加了断山花等装饰元素。2013-2014年再次进行外立面改造,立面更换为青砖,屋顶改为带有线脚的出檐式。[阅读全文:]
摘要: 1987年后为福州机械高级职业学校教学楼,现为福州中银职专教学楼。建筑横向分划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带外廊,有社会主义风格的立柱,并有领袖头像山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