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年代 >> 中华民国(1912 - 1949)

该分类下有129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中华民国(1912 - 1949)" 分类下的词条

三一学校
编辑:24次 | 浏览:157625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6 18:16

摘要: 福州三一学校位于仓山区公园路,是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州九中)的前身,是福州历史悠久的一所教会学校,建校于1907年,历史可追溯至1878年。[阅读全文:]

阳岐尚书祖庙
编辑:16次 | 浏览:28964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0 23:10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凤鸣山南麓,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原为凤鸣寺,民国9年(1920)由严复倡资重建,改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尚书祖庙”。建筑群占地3805平方米,由尚书祖庙大殿、毓麟宫、忠肃祠三座建筑组成。毓麟宫曾全部倒塌,忠肃祠曾为工厂,现均已恢复重修。祖庙封火山墙,门额有严复题字,内有陈宝琛、郑孝胥、李厚基、叶大庆、王仁堪等书写的石楹联,庙祀南宋爱国志士陈文龙。由戏台、藻井、祭厅、中天井、大殿组成,第二进、三进主建筑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构架为抬梁穿斗式。东侧为敏麟宫,由、天井、酒楼、三宝殿、毓麟宫、观音殿组成。第二进、三进主建筑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构架为抬梁穿斗式。西侧为忠肃祠, 由屏风门、回廊、天井、前厅、行乐宫组成。回廊上建有钟鼓楼式廊亭,前厅、行乐宫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构架为抬梁穿斗式。主祠前方庙埕上建有两座碑亭,重檐歇山顶,四角十二柱。左边亭子立有八通清代重修碑原物,右边亭子立有重修碑复制新建品。阳歧尚书祖庙为福州地区首座祖庙,旧时曾以尚书出海、普渡等活动而闻名。1992年12月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恒和钱庄旧址
编辑:11次 | 浏览:6514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11-29 11:05

摘要: 为福州近代商业世家——罗氏家族经营的恒和钱庄,由罗金城创办,是上下杭鼎盛时期最大的钱庄。建筑占地2791平方米,二落六进、砖木结构,南通下杭路,北接上杭路。[阅读全文:]

鼓岭李毕丽别墅
编辑:2次 | 浏览:1281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9-28 12:30

摘要: 曾位于晋安区鼓岭梁厝,原为闽海关副税务司李毕丽(E. L. Lépissier)别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编辑:32次 | 浏览:9195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27 13:36

摘要: 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为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建于1915年,推测为协和建筑部设计。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现已改造,仍名“青年会”,内部多为餐饮、娱乐商铺。[阅读全文:]

西门麻风病院旧楼(安日间)
编辑:14次 | 浏览:13295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8-19 13:38

摘要: 本建筑建于1910年,为圣公会在西院麻风村设立的柴井医院麻风诊疗所旧址。[阅读全文:]

德俤楼
编辑:0次 | 浏览:7049次 词条创建者:ZERO逐风     创建时间:06-01 12:54

摘要: 位于长乐下洋。民国时期,印居华侨李德俤回乡建造的大厝,双层砖木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外墙四周青砖加石材,石构件且有传统花鸟浮雕衬托。楼房融合了东方和西方建筑的诸多特点,古朴典雅,体现主人的身份与品位,在当时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阅读全文:]

绍岐英烈殿
编辑:3次 | 浏览:1330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8-30 21:5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绍岐村,正对会展中心。建于民国时期。四合院式宫庙。北偏西35度。占地面积337.29平方米。由庙前埕、拜亭、大殿组成。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架。进门戏台于1994年改建为拜亭。拜亭藻井为八角六层,中倒垂牡丹花,雕刻精美。拜亭、大殿柱子仍保留木质。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减柱造,供奉文天祥、陆秀夫、陈杰夫。[阅读全文:]

泛船浦天主堂
编辑:36次 | 浏览:23570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06 13:48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新民街54号,全名“福州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该堂因位处闽江畔的泛船浦菖蒲墩,故又俗称“泛船浦天主堂”。清同治三年(1864),福州府以泛船浦菖蒲墩4亩田抵偿改为关帝庙的天主教宫巷堂;同治七年(1868),意大利籍李宏治建立天主堂。1884年~1933年,天主教多明我会进入全盛时期,在天主堂北侧菖浦墩购地30亩,建洋楼4座,内设育幼、育婴两院、诊所、隔离病房以及纺织、刺绣、洗染等工场。1933年拆旧堂重新扩建成现今教堂,文革时被工厂占用。1985年收回,并经维修,正式复堂为泛船浦天主教堂.原有砖石、砖木结构楼房5座,建筑面积2323平方米。有教堂、办公楼、宿舍等,现存教堂大堂一座,神父楼一座。大堂为十字形哥特式建筑,高33米,建有钟楼、地下室。钟楼顶上有3米高的十字架。神父楼为双层砖木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第一开间向外开两扇拱形窗户。门前有门廊,上为二层露台,走廊设建筑中间。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建筑内一、二层地面为木板铺设,隔堵为板条灰刀墙。瓦屋面为四坡顶,2008年因道路建设需要,神父楼整体平移后旋转90度,与大堂平行。现天主堂北侧(临江滨大道)建有下沉式广场。[阅读全文:]

福州府治
编辑:2次 | 浏览:1542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0-31 11:22

摘要: 曾位于今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新民路区域。从明初至1949年,福州府治一直设于此处;民国时为闽侯县政府所在地。现已不存,原址为福建省冶金、机械工业厅宿舍等。[阅读全文:]